Search

#奇萊主北
.
上山前還在討論,會不會下山已經風雲變色,結果在稜線上就收到 18...

  • Share this:

#奇萊主北
.
上山前還在討論,會不會下山已經風雲變色,結果在稜線上就收到 180 例確診的消息,隔天就封山了,我們成為「法定上」最後一批入山的登山客,夥伴解嘲說:就像去年二月有出國的人一樣。
.
奇萊主北,這一段路走了一年。去年五月初開始自組隊爬百岳,第一座就是新手級的奇萊南峰,當時在天池岔路看到指標寫著「奇萊主山」,那麼近卻那麼遠。明明是同一山系,但之間路途險惡,大部分人選擇從不同登山口登頂。現在回想一年前初次重裝爬得不要不要的,雖然現在還是不要不要,但路線等級提升很多。如果奇萊南華是 50 分,我會給奇萊主北超過70 分,剩下空間留給未來要去挑戰的山。
.
困難路線大致從谷底的 #成功山屋 開始,接連 500 公尺左右的陡上,雖然落差不大但很多類似攀岩拉繩的地形,有危險性,但越危險也常常越美麗,沿途有滿開的高山杜鵑相伴,天氣好到展望極佳,對面的合歡群峰和松雪樓清清楚楚。絕對是天氣最晴朗的一次大山之行。
.
第一天免強紮營在稜線山屋附近的斜坡地,一邊睡覺還要一邊對抗地心引力有夠難睡。取水要下切大概 15 分鐘,結果根本是三天以來最艱難路段,爬到我快把心臟吐出來,以及高山症輕微發作。可能因為很缺水,煮晚餐時附近的蟲子都來湊熱鬧,紛紛自殺跳進煮好的食物裡。土壤很乾,沙塵飛揚,這幾天不知吃了多少土。說實在,登山野營真的不是舒服的事,每次搭帳又收拾,都讓我很懷疑自己為何上山,舒服躺在家裡不是很好嗎?晚上一群水鹿路過,不太怕人,用手電筒照到一頭公鹿,一對角好大,完美對稱,好像山中的聖靈來訪。
.
隔天不算太早起的登頂行程,天亮才出發,前往主峰路上有一段被陽光染成金色的草原,令我想起一年前的南華山,遠眺主峰開滿杜鵑,又美又險。最後500公尺是大魔王,必須再次拉繩攀岩,雖然累,但我很喜歡這種地形,不拖泥帶水,刺激好玩(但不能太刺激)。主峰上的展望真的超好,最東可以看到花蓮海岸山脈以外的太平洋。往南可見台灣第一高峰玉山。
.
下午的登北峰剩下兩人,其他三人在營地休息和上網。一路聽聞北峰更陡更難,所言不假,不過路途只有主峰的一半,所以不特別累,反而覺得比主峰好玩,風景也更遼闊。聽說從北峰下屏風山是高手路線,希望有招一日也能走走看。話說這次來到奇萊主北,發現遇到的山友都是高級別的,許多阿姨叔叔們一樣背著重裝上來,甚至單攻。例如我遇到兩位大姐,他們把三天兩夜的行程濃縮成兩天,聽到我們同樣的路走三天,其中一位阿姨竟然說:「你們是來耍廢的嗎?」
.
有時候遇到美景,會不自覺地讚嘆說:「好像XX國喔。」這麼說有點自我貶低。所以我突然想到,以後都要說風景是「世界級的」、「國際級的」,這樣就沒問題了吧?第三天回程又回到小奇萊,坐在那裡看著對面的奇萊群峰,風景完全不輸從對岸看過來,一樣世界級的!而且路途只有 1.4k 不用歷經千辛萬苦,CP 值真的很高,如果風景也能用 CP 值討論的話。
.
搭車下山的路上,得知病例確診人數又創新高,其實不太意外,也不算擔憂。我們要做的事並沒有改變,可是強度稍微提升了,或許就像遇到更艱難的山吧,如果你已經來到山頂,別無選擇,還是要想辦法走下來。能夠救你的人不多,要先懂得救自己。一起加油!忍耐一下,出口就在不遠處。
.
這條路我們也走了一年多,都是有經驗的人了。
.
Photo by YEN SHIHMIN


Tags:

About author
出版著作: 《生活在他處:一個人,南亞千里旅行的真實告白》(2012.02 凱特文化) 《從中亞到南極:批踢踢鄉民的冒險》(2012.11 貓頭鷹出版社,合著) 《絲路上游:橫越亞洲的永夏之旅》(2014.09 時報出版) 雜誌撰稿: Shopping Desing 設計採買誌、CUE電影雜誌。
分享旅行與生活,以及之間模糊不清的。
View all posts